梅雨季节---让螨虫接着奏乐接着舞
江浙护这几日的天气真是一言难尽,绵绵细雨如丝,淅淅沥沥洒落,偶尔停歇,供我时间犹豫,今日是否带伞,凹凸不平的地面上鲜有积水,丝毫不影响出行,按我的行走习惯,这种湿润的路面直接一脚踏过去,后人便没有了积水。树叶露草上挂满雨珠,湿滑如洗的街道,按常理来说,这样的雨后时分,应该是空气清晰,凉感宜人,但我们不按常理出牌,雨后依旧沉闷,空气带着几份压抑,就跟刚才没下一样。
运气好的时候碰上半天或一天的无雨时光,天空中云层错落有致,形态各异,在云层的缝隙间,隐现一抹蓝天,太阳会在这些缝隙之间忽隐忽现,拿起相机,云层高低错落,趁着阳光的加持,在丁达尔效应发生时,光就有了形状。气温在22度到33度之间,湿度也在80%以上,不开空调空气中弥漫着黏腻的感觉,仿佛万物都被一层无形的油脂包裹,开空调吧,还得再加件衣服。
然而这个温度和湿度又特别适合一个一直在我们身边,有时候还会烦我们的物种--螨虫。
螨虫
这玩意很早就有了,据科学网的资料记载,意大利东北部山区发现的琥珀化石中,两只螨虫和一只蚊子被困在一种现已灭绝的针叶树所渗出的树脂中。管你地球生态怎么变,我依然奉陪。
螨虫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蜱螨亚纲,是一类八足的节肢动物。现已发现的螨类约有50,000多种,体型大多数比较细小,0.01mm到0.05mm左右,即使是最大的,也只有1cm的大小,一般的肉眼基本上不可见,需要使用显微镜才能观察。
体型虽然微小,但五脏具全,身体分为头胸部与腹部,有四对脚一对触肢,八足嘛,上面这个算是比较好看的配图了,减少大家的恶心感。
当然这么多种,肯定会分为很多类目,我也不是学者,不了解他们全部了。跟我们日常生活中密切相关的大部分为几类:
- 尘螨
- 蠕行螨
- 疥螨
尘螨
尘螨是室内最常见的螨类,包括屋尘螨和粉尘螨,温度22度-26度、温度为70-80%为最适合尘螨生长的环境,这TM不就是梅雨天气的标配吗,所以我们可以把中国地图拿出来斜着画一条线,从北到南,从西到东,从西北到东南,温度、干湿的变化,环境越来越适合尘螨的生长。然后它又以人和动物脱落的皮屑为食,当然其它的粉末状物质也行啊,面粉、奶粉、花粉等。
所以沙发、地毯、窗帘、毛绒玩具等这些个地方都是它会呆的场所。稍微凉快一点的天,我们关上门窗睡觉,早上起来的时候,经常会看到窗户上有一层水汽,特别大的house这里排除在外,我们睡觉的那个环境,提供了尘螨所需的食物(人体的皮屑、汗液)、温度(身体的热早)、湿度(呼出的空气),床铺就是尘螨繁殖的理想场所。
对我们的影响
这玩意无罪但又是有罪的,无罪是它不咬人,它没有任何主观攻击人类的欲望,有罪呢,是它的身体在生存繁殖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过敏蛋白。屋尘螨的主要过敏原组分是Der p1、Der p2、Der p23,粉尘螨的主要过敏原组分是Der f1、Der f2,当我们吸入这些过敏原的时候,免疫系统会误把他们当作“入侵者”,大喊一声“兄弟们,来活了”,根据不同的人的身体特质,免疫系统杀敌的时候产生的副作用不相同。
日常怎么办
追其原理,不外乎是降低湿度,拉高湿度,拉低温度,杀虫,反正就是不是控制它就是控制它的生存环境。
一、把能换成平面的东西就换成平面的,地面的毛毯换成瓷砖或木地板,你要是能扛得住,不用席梦思不垫垫子直接睡木板也是个方法。
二、拉高温度,高温清洗,要是不嫌麻烦的话,每周用55度以上的水洗床单、被套、枕套是个好方法,记得我小时候夏天换季的时候,需要把去年收藏以久凉席拿出来用,母亲大人总要毛巾热水擦拭凉席,然后凉干使用,其实这也算是高温清洗法。
三、低温也行,请问,把毛绒玩具放冰箱总共分几步,把冰箱门打开,把毛绒玩具密封处理了放冰箱,把冰箱门关上。极低的温度可以让螨虫的体内的水分结冰,细胞破裂死亡。
四、温度控制,用除湿机、空调除湿等把室内的温度降到50%以下,尘螨也会不行了,But 对于一个江浙沪包邮区的人来说,50%以下的湿度我也不行了,所以不建议使用。
五、更直接的方法:晒。晒被子是一个绝佳的方法,简单方便,紫外线能把螨虫干死,阳光下的暴晒还能让被子干燥,双管齐下。
六、把它带走,使用强力吸尘器对着床铺、地毯、沙发等,把它们从安居乐业的环境里面强行带走。
需要说明的,我们通常晒被子之后,会感觉到被子上面有一股“太阳味”,有的地方看到说这是螨虫被烤焦的产生的味道,这样的说话是没有科学依据的,如果是螨虫的话,螨虫的水份蒸发之后,蛋白质被烤焦之后只会产生刺别的焦臭味,我们闻到的太阳味其实是被子中的有机物质发生光解,分解成醛、酮等低分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,这些物质在低浓度时气味宜人,也就是太阳味。
蠕形螨
这个是不配图,把自己皮肤上的东西放大了看,看完之后容易恶心,但是呢,它又跟我们更亲密,一样是八条腿的动物,身体细长的像小虫,真的很小很小,成年后也就0.3-0.4毫米,比头发丝还细,肉眼是别想看见。在我们皮肤上落户的基本上是两种:毛囊蠕形螨和皮指腺蠕形螨。
落户的地方就是在毛囊里和皮脂腺深处,姑计也是因为环境尺寸要坟,它们必须短小精悍,皮脂分泌越旺盛它越喜欢居住,因为这是它的主食。所以我们能够想到它的生存区域:鼻子、额头、眼睑、耳朵围围、下颌、胸臀等。
跟吸血鬼一样,紫外线也是他们的大杀器,为了生存它们会辟光而行,白天躲到毛囊深处,到晚上才开始出来活跃。当夜幕降临,我们进入沉睡的梦乡,身体分泌出微量信号,给蠕形螨吹想起床的号角,它们爬出毛囊,在皮肤表面进行觅食、交配、繁衍。交配完之后,雌虫会钻回行囊深入产卵。
WIKI百科上说不太理解:
毛囊蠕形螨很少会在10岁以下的幼童身上发现,但几乎所有老人都会被其感染,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幼童时小范围的感染随着年龄增长而渐渐扩大,也可能是因为毛囊蠕形螨的食物(皮脂)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之故
传播方式:
- 亲密接触,如拥抱、亲吻
- 共用物品:毛巾、枕头、化妆道具等。
所以新生儿出生的时候没有蠕形螨,但很快会从母亲那里获得,亲密接触。这就倡议看望新生儿的时候,避免跟新生脸贴脸的表示友好。还有一个蠕行螨的感染率随着年龄增长而显著上升,这个怎么倡议自己看着办。
对我们的影响
正常情况下没有什么影响,因为它们跟我们已经保持着相对和谐的共生关系了。大部分人脸上住着这些家伙也不会有任何感觉,往好了说它还能帮我们清理毛孔,皮脂和角质细胞被它们吃了。再者它们也是昼伏夜出,所以大家别熬夜吧。
但是所有的事情过犹不及,毛囊蠕形螨会破坏毛囊内的细胞,吞噬毛囊上皮细胞,然后毛囊扩张,自然就会引起毛发的松动,以至脱落,然后毛囊蠕形螨的分泌物、排泄物等等会接着填充毛囊,进一步引起毛囊的扩张。
还有就是跟尘螨一样,跟免疫系统的作战,原理同理。
其它还有的情况就是跟苍蝇一样,自己会作怪,然后还会带着其它的一些细菌、真菌啊一起作怪。
日常怎么办
那怎么办,该咋办咋办,本来日常生活的好好的,没有什么不适的话,就不要太在意了,本来就是一个偏共生体的概念,别把自己舒服的日子搞乱了。然后不觉得的麻烦的情况下,我们可以:
一、面部清洁,断其粮草,把他的食物断了,自然就会低其数量,因为它们的特意,可以做好晚上睡前脸部清洁工作,当然过渡清洁也不好使皮肤受伤,破坏了保护屏障。
二、日用物品不要共用,定期消毒,不要共用是防止交叉感染,定期消毒或更换是断其退路。
三、减少油性的时间,比如头发油了的时候就洗头,减少皮肤油性的时间(当然造成油性的有各种情况)
四、通用的情况,过敏通常都是免疫系统作战,那我们提高免疫系统的反应就好了,运动增强体质,提高免疫力。
最后
没有最后,没雨想梅雨,梅雨了又想没雨。